close

    台灣夏天常常下雨,氣溫節節攀高,高溫的室外跟冷氣常開的室內交錯,讓人覺得心情煩躁、四肢沉重、身體疲倦常愛睏,但是怎麼睡也睡不飽,甚至越睡越疲累。

    在中醫的觀點中,這一切都跟「暑濕」有關。夏季正常的生理應該是保持良好的代謝循環,適當流汗並補充足夠的水分。從事體力勞動或需要在戶外奔波勞動的人,由於曝曬過度、大量流汗,汗多則傷津,而氣隨汗泄,屬耗氣傷陰的症候,容易會有口渴多飲、小便短少與氣短乏力的症狀。

    長期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因太少流汗,體內濕氣及暑氣無法藉由毛孔排汗而散出,以致鬱在身體肌表之間,容易出現頭昏、肩頸痠痛、四肢沉重、皮膚搔癢、夏季濕疹,以及難以改善的倦怠感。

    若是常喝冷飲的人,對腸胃造成負擔,使得腸胃化濕的功能更弱,也會加重症狀。中醫在處理這類問題,時常運用一些解暑化濕健脾益氣的藥物,幫助患者改善這些夏季不適。

◎平時可透過服用簡單的茶飲、食療,配合適度運動改善夏季倦怠的問題:

●香薷茶:香薷具有發汗、化濕氣、利水消腫的作用,適合天氣熱過食冰品而有
          類似感冒、腸胃不適等症狀的人。

●佩蘭荷葉茶:具有化暑利濕的作用,可改善腸胃功能較弱、時常軟便腹瀉,並
              常自覺口水黏膩、有味道的問題。

 

▲圖1:佩蘭荷葉茶:佩蘭(左)、荷葉(右)。(照片提供/劉彥廷)▲佩蘭荷葉茶:佩蘭(左)、荷葉(右)。

●生脈飲:西洋參、麥門冬、五味子,3種藥物組合泡成茶飲,具有益氣、生津、
          止汗的功效,對於大量流汗或長期熬夜而感覺疲倦、口乾、潮熱、煩
          躁的人,可適當飲用。

▲圖2:生脈飲:西洋參(左)、麥門冬(中)、五味子(右)。(照片提供/劉彥廷)

▲生脈飲:西洋參(左)、麥門冬(中)、五味子(右)。

●薏仁、蓮子、綠豆湯:夏日常見湯品,具有消暑利濕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
                      不建議吃得太甜、太冰、太多,過度反而會對脾胃造成
                      負擔。

    適當的運動,如快走、慢跑、拉筋運動、騎單車,或坊間流行的7分鐘健身操,目的是促進循環、加強代謝,目標是達到體表流汗為止,個人體能狀況不同可視情況酌量加減。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

轉載自自由時報電子報生活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富祥蔘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