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帆(化名)是一個活潑可愛的5歲小女生,在一個炎熱的下午,媽媽帶她來看診,一坐下來馬上就問:「醫師,過敏到底會不會好?」

    還來不及回答,媽媽又說:「只要天氣有點悶熱就開始癢,手腳都會發作,一定要吹冷氣才比較舒服…。」坐在一旁的小帆默默地抓著手腳關節處的皮膚,把玩著手上剛拿到的貼紙。

    異位性皮膚炎主要在手肘內側、膝蓋內側會出現局部乾燥、紅、癢或水腫、滲液的皮膚病灶。天氣悶熱、潮濕的季節容易發作,患者以小孩為主;慢性濕疹及蕁麻疹較常出現在大人身上,皮膚表現也與異位性皮膚炎不同。

    蕁麻疹的表現症狀為紅、浮腫、極癢的突起型皮膚病變,通常會在1天之內出現,然後消退,發作的部位會跑來跑去,而且可能會變成慢性的蕁麻疹。

中醫師辨證 視體質給予治療

    西醫治療常以口服或外用類固醇或抗組織胺藥物為主;中醫的特色是「調理體質」,短期的目的在於減輕皮膚症狀,長期的目的在於減少復發。

    在中醫的觀點,這兩種皮膚疾病的特點是「風、濕、熱」,而患者通常會以熱性體質為多,「風」代表病灶常常會轉移或是突然出現和消失,「濕」代表皮膚常常會腫、有滲出液,而且是長期的問題,「熱」則表示常會被炎熱的環境或是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誘發。

   根據筆者運用台灣健保資料庫的中醫處方進行研究,濕熱體質常用的處方包括「消風散」、「黃連解毒湯」等。其中消風散是使用最多的方劑,消風散可以針對風、濕、熱的體質進行症狀緩解和體質調整,而加上其他中藥的配合,更可以加強調整熱性體質的效果,對於緩解症狀有加乘的效果。

   寒性的體質常用的中藥包括「荊防敗毒散」、「當歸飲子」等,因此患者仍須在專業中醫師辨證下,才能針對體質給予適當治療。

                                           (作者為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內兒科醫師)

轉載自自由時報電子報健康醫療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富祥蔘藥行 的頭像
    富祥蔘藥行

    富祥蔘藥行

    富祥蔘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