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1901年,由德國法蘭克福的精神科醫師記載,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簡稱AD)之首位病例,在病患大腦皮質間充滿一種澱粉化蛋白質物質稱為β-Amyloid Protein(Aβ)。1978年,證實所有阿茲海默症患者都有amyloid斑點,是該症主要病理因子。直到1984年,才分離出來這種蛋白。此外又有tau蛋白質堆積造成的神經纖維糾結,與β類澱粉蛋白堆積造成的班塊同時存在。
當以上這兩個病理因子接觸,產生交互作用,才有機會傷害神經元末端的突觸,造成阿茲海默症病患認知功能上崩解的後果。
    因此光是β-類澱粉蛋白堆積的班塊大量存在,雖然很危險,若不與由tau蛋白質堆積造成的神經纖維糾結物接觸發生作用,阿茲海默症也不會誘出。在研究的樣本中,發現某些樣本帶有大量β類澱粉蛋白,但是卻沒有阿茲海默症發作,因可能是tau蛋白質含量不足之故。
一、前言
    在1901年,由德國法蘭克福的精神科醫師阿茲海默首先發現一位50歲的婦女,憂鬱、幻想、意志混亂和記憶力逐漸喪失,最後病人病逝,稱為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簡稱AD。
    死後經解剖發現,在病患大腦皮質間充滿一種澱粉化蛋白質物質,導致大腦內許多神經細胞退化。直到1984年,這種蛋白才分離出來,並確定其分子結構,稱為A-beta蛋白質β-Amyloid Protein(A-β),是阿茲海默症主要病理因子。患者神經突觸上有一塊塊蛋白質沉澱的斑點,稱為amyloid斑點。1978年,證實所有阿茲海默症患者都有amyloid斑點。此外又有tau蛋白質堆積造成的神經纖維糾結,與β類澱粉蛋白堆積造成的班塊同時存在。
    當上述兩個病理因子接觸,產生交互作用,才有機會傷害神經元末端的突觸,造成阿茲海默症病患認知功能上崩解的結果。
    即使今日已解開此病的部分病理機構,但醫界已經不再用「老年癡呆症」名稱,改名為「認知障礙症」。失智症最常見於50歲以上患者,最主要的問題約佔50%是記憶及認知障礙與人格異常,其病即為Senile Dementia of the Alzheimer Type(簡稱SDAT)。
    到目前,失智症幾乎無法治好,如何預防惡化的護理,才是重要關鍵。
二、阿滋海默病症狀
    臨床上阿茲海默症有兩種,一是早發型,在50歲左右發作,目前知道是其基因在第14對和第1對染色體上有兩個初老年期因子的突變,使其β-Amyloid Protein(Aβ)蛋白質大量堆積,因而傷害神經細胞;另一種是晚發型,是在第19對染色體基因突變所引起。
    病期分為健忘期、混亂期、癡呆期三期。但是,隨著年齡的老化,從單純的健忘到癡呆期是整個連續的過程,並沒有很清楚這些病期的階段,出現的症狀和言行不能很明確區別病期。
    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65到75歲的老人有5%得到失智症;75到80歲增至20%;而85歲以上,就有50%失智症;故失智症也是人類老化難以避免的疾病。目前全世界多達1500萬人為阿茲海默症所苦。
    只要年齡超過20,神經細胞已開始在消耗中,但人類神經細胞有一百億多以上,即使消耗,還不致於影響學習與認知的問題。若超過一定年齡或某些危險因子如腦中出現斑塊,造成腦細胞損傷過多,腦部發生記憶與認知障礙造成失智。阿茲海默症會逐漸使患者喪失掉記憶和自我照料能力,最終死亡。
    因此,年紀大早已有輕微癡呆症發生,就應該提早做好因應對策,確定失智診斷是在病理發現有neuronfrillary tangles(腦纖維化纏結)、老人斑塊(plaques)及類澱粉蛋白沉積,要提前預防。阿茲海默症的症狀個別差異很大,但最終每一個患者的症狀都會持續惡化。
    阿茲海默症伴隨著許多行為上的改變,例如憂鬱、偏執狂和妄想。患者會由神經科轉診到精神科,多半是嚴重精神科上的問題,伴隨憂鬱、焦躁不安,其中出現妄想取幻覺、行為障礙,或是懷疑身邊的人偷他東西。
    因為老人家出現「憂鬱」心情多半不會向外傾訴,所以到精神科就診的通常都是患者情緒「喧鬧、會打人或是晚上不休息」,嚴重影響到家人生活的一些人。由於阿茲海默症屬腦部疾病,經常出現幻覺。故最常見懷疑其所有物被偷,大部分都先拿親近的照護人當作箭靶。臨床症狀包括記憶力變差、認知不良、思緒緩慢、智能減退、意識變差等現象。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報告指出,阿茲海默症患者如果住院,可能出現災難性後果,更可能會進入養老院,病患從家庭和社會的社交關係中退出,逐漸喪失身體功能,最終死亡。
三、其他因素導致的失智症
    如果多年來原本獨立開朗健談的老人,可以自己照料生活,突然在短期間,開始出現記憶力減退,忘東忘西,更嚴重的是,居然不自主尿濕褲子、步態不穩、思緒緩慢、認錯家人、神情呆滯,引起家人擔心。這與阿滋海默症是長期發展慢慢形成的失智有所不同。有位高齡病人經由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腦室脹大,臨床上稱為水腦症的失智。經安排進行腦室腹腔引流,排尿功能得到改善,記憶與活動力有所進步。
    正常人每日的腦脊髓液產出約有500CC.,其含有多種的電解質、鹽和葡萄糖。腦脊髓液從腦室中的脈絡膜製造出來,以後在各腦室與脊髓內流動,經過腦室循環,然後圍繞在大腦和脊髓的表面,最後經蜘蛛膜絨毛吸收進入大腦的靜脈,再回流到心臟。
    腦脊髓液的產生,流動循環和吸收維持腦部穩定的環境,保護神經的生態系統,緩衝腦的慣性運動。維持腦脊髓液的容量為150cc,腦脊髓液在腦部不正常堆積是水腦症形成之因。如果分泌過多或吸收不良,會導致腦脊髓液累積,而腦中液體的吸收能力會因老化而減退,故頭部外傷、腦中風、中樞神經感染、腦腫瘤、先天畸形,不明原因造成水腦症。
    以上所說的水腦症與阿滋海默症不同,水腦症早期發現,及早治療,腦部機能是可以改善的;而阿滋海默症腦部機能是慢慢在破壞中,等症狀出現時已經無法改善,無法恢復。
    水腦症是可以透過電腦斷層掃描知道,其腦室脹大,腦水循環的核醫檢查有助於鑑別診斷。病患由於腦脊髓液積滯、腦室擴大,造成腦神經被壓迫損傷,剛開始時就出現小碎步行走、步態不穩、舉步維艱。有時出現頻尿、尿急、甚至出現小便失禁情形。
    慢性水腦基本症狀:經常性頭痛、失智、步態不穩、大小便失禁。這類病人被誤以為老年癡呆症或中風,任其自生自滅,終至癱瘓。對個人及家庭都造成沉重的負擔。若能分辨清楚治療,經治療後,可提昇老人生活品質,減輕家屬照顧負擔。
    治療是將瘀積的腦脊髓液,以一條細管經皮下尋到,從頭部延伸至腹腔處吸收,也就是腦室腹腔引流的基本觀念,它設有單向或壓力閥以調節腦脊髓液之流向,發生併發性機會低, 大部分病患在接受手術後,能有效的緩解水腦症所引起的神經症狀。依目前來說,這是較普遍的腦神經手術,所以水腦症是可以治好的。
四、預防及控制措施
下為與失智症有關之危險性因子,與其影響強度:

強度 危險性因子
很強(RR>4) 無
中等(RR 2-4) 唐氏症候群(蒙古症)
溫和(RR<2) 頭部外傷合併意識障礙、媽媽年齡(<20歲或>40歲)
可能性 含鋁容器、有機溶劑。

   敘述性流行病學指出,阿茲海默症女性與男性比例約1.6:1,發病多在50歲以上。此外,腦中 Amyloid蛋白的致病因素為何產生推積,須要進一步探討。
Alzheimer's Disease與頭部外傷、唐氏症、有機溶劑等真正關係,尚未完全清楚,在這方面,也唯有了解其機轉後,防治工作才得以有效進行。
   發生率從70歲的每年0.2%增加至85歲的0.5%,從65~74歲的0.2%,75~84歲的0.7%到85歲以後的3%,台灣與日本及歐洲盛行率並無很大的差別。
目前阿茲海默的病因雖然逐漸解開,但腦活動能力的破壞,尚無真正有效的預防及控制措施。

Euclidan
   為一長效型,吸收容易,耐受性高,副作用低之組織營養及細胞賦活劑。主成分Nicametate Citrate每錠中含3-Diethylaminoethoxycarbonylpyridinecitrate 50 mg。經過許多臨床試驗的研究報告,證明確實具有促進組織呼吸,改善組織營養,賦活細胞功能.以及末梢血管的擴張作用、增加周圍血管的血流,改善循環。而且可以興奮性腺及腎上腺的機能,增加活力、消除疲勞、緩和早衰。
藥理作用:
1.促進組織對氧的利用率及改善組織營養。
2.持續性擴張末梢血管,促使血流量增加,不產生一般血管擴張劑所常引起之反
  動性血管收縮。
3.緩解血管痙攣。
4.具有纖維素溶解作用。
5.阻礙acetylcholinesterase作用,促進神經突觸間訊息的傳導。因此對於因循
  環障礙及組織呼吸代謝作用不全所引起之循環系統障礙及組織營養障礙,具有
  特殊之效果。
副作用:倦怠、潮紅、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因藥性溫和,是預防失智症最
        佳保健藥品。Euclidan+Cephado是耳鳴常用處方。
抗老化
    人類之所以老化,是因為細胞內有一個生物生長到死亡的生理時鐘,告訴細胞何時停止分裂複製、何時死亡,這個時鐘的結構就是「端粒」。端粒是一個長型結構,附著在染色體上,每當細胞分裂一次,其結構就縮短一些,當縮短到無法進行正常複製時,細胞就停止分裂,最後死亡。(人類細胞分裂約為50次)
這是細胞的正常生理保護機構,讓細胞不會永無止境的分裂,否則就像癌細胞,永遠不會死亡。因為癌細胞有抑制端粒縮短的酵素,叫做端粒?,使癌細胞得以永遠複製、生長。
    正常老化過程,只要在生活上稍加注意是可以改變與扭轉,真的達到抗老化的目的。
    除了老化的生理時鐘外,抗老化的事項還有一些要注意的、自由基造成的氧化壓力,蛋白質糖化也最重要,粒線體受損,是許多慢性病的源頭,包括腦神經退化、脂肪肝、心臟病、糖尿病、慢性疲勞,甚至和癌症也脫離不了關係。
簡言之,粒線體並非只是細胞產生能量的發電機,要延緩老化、甚至扭轉老化,保護及促進粒線體的功能,是非常重要事情。減少蛋白質糖化產生AGE、甚至消除已經存在的AGE,是抗老化最重要之事,在預防失智方面也有重要意義。
    發表在《神經學期刊(Neurology)》的論文指出,如果讓阿茲海默症的失智症患者,以吸入胰島素噴劑治療,可以增加患者的部分認知能力,進而延緩病情。研究發現,研究人員以104位阿茲海默症病人作試驗,每天進行胰島素噴劑,觀察用藥之後,失智症患者的病況是否能夠改善?4個月後,這些病人認知能力大幅提昇,相較之下,沒有使用噴劑的病人改善幅度不多。
    之前科學家就發現第二型糖尿病的病人,容易引發阿茲海默症,原因未知。而此項研究發現,原來大腦的認知活動下降,其實和大腦腦細胞中蛋白質的糖化之間,大量自由基傷害有關。
    神經病理學家戴拉蒙特(Suzanne de la Monte)教授於2005年提出,阿茲海默症實際上只是飲食引發的另一種糖尿病。本症初期,病患腦部的胰島素濃度和受體明顯減少,且隨著病程發展,持續維持這種趨勢。
    阿茲海默症腦部β-Amyloid Protein是一種蛋白質澱粉樣化與就是類似糖化,足以製造大量破壞神經細胞,因此導致阿茲海默症的症候,故認為與胰島素作用不足有相當大的關係。斑塊形成乃由澱粉樣蛋白(amyloid beta,簡稱A-β)及死亡的神經細胞所構成,而在細胞神經纖維處出現。西班牙最新研究顯示,與睡眠有關的褪黑激素,結合運動是對抗阿茲海默症的新武器。
OMEGA-3
    吃魚與腦活動能力的靈活度、速度與整體功能表現有一定的角色。
    在一項認知測試後發現,飲食中常攝取OMEGA-3的在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人們,與不常攝取OMEGA-3的人比較起來,常攝取3MEGA-3的人,腦功能受損情況可以減少約二成。習慣吃高膽固食品的人,腦部記憶受損的程度,比未食用膽固醇許多的人高出27%,腦部靈活受損度高出26%。研究指出,食用高膽固醇食品,可能導致腦內s型類澱粉蛋白的累積,這種蛋白有害腦細胞,經常在阿茲海默症的腦中出現。
五、長期照護阿茲海默症的社會義務  
    目前,對阿茲海默症合併精神疾病,精神科醫師用藥主要是讓病人不干擾他人睡眠。一個家庭獨自面對這樣的病患會很孤單,照顧者常有很深的無力感。加上病患容易突然死亡,對長期照護的家屬也是沉重打擊!因此阿茲海默症患者家庭應尋外界社會團體支持,透過相同遭遇家庭的經驗分享與相互打氣,也會得到較多照顧病患的技巧。
    照顧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家人,家屬很辛苦,一定要有正確疾病資訊,建立正確認知,目前治療藥物可以延續病情惡化,不要迷信偏方。雖然照顧阿茲海默症及失智症患者並不容易,但美國最新研究指出,家屬試著保持心情平靜快樂,苦中作樂,照顧起來會順利得多。但是目前尚無特效藥,如果照顧者無力持續,可尋求政府看護與養護機構的協助。
    對漢方用藥而言,含有人參、麻黃、熟地、黃耆等的藥方可以延續病情惡化。某些研究顯示銀杏葉(Gingko Biloba )對於輕度阿茲海默症的症狀有些療效。
    服用中藥以調整與復活腦細胞為目的來改善症狀,尤其是高齡患者有明顯的動脈硬化與高血壓時,如人參能大補元氣、補肺益脾、生津止渴、安神,適用於勞傷虛損心、心氣不足、心悸、陽虛自汗、肢冷、久病體虛、精神衰弱等症。適宜今日老年痴呆的預防。
    麻黃能輕度刺激中樞神經皮質活動,熟地滋養腦神經營養,黃耆含多醣體、蛋白質、氨基酸、生物鹼,能促進抗體的形成,強力增加免疫力,有效的促進自然殺手細胞活性;其黃酮類可增長細胞在体外活存時間,恢復胃腸機能、抗病毒、抗細菌、降低血壓、抗過氧自由基、保肝、促進精子之活動。
    以下兩個失智病例來自日本漢方臨床合併中西醫療法,不過都是早期例子,以供參考:
病例一:
    一位70多歲婦女,從事餐飲業,有高血壓病史,經常性頭痛,肩膀酸痛,服用西藥控制,血壓雖有控制,但白天精神昏沉,勞累欲睡,最近因經常算錯錢,由其女兒送醫治療。
    住院期間,曾用溫清飲加大黃治療,同時也配合服用西藥治療,其中包括精神安定劑以減量服用,一個月後血壓正常,腦方面症狀消失,二月後出院,與以前一樣已經能繼續工作。
病例二:
    62歲男性退休公務員,以前素來腦筋反應良好,退休後轉任私人公司當董事,其工作態度不易與人相處,很少與人打招呼,精神上慢慢有幻覺與暴力趨向,起初家人尚能忍耐,最近由公司建議下送醫治療,經一連續檢查,診斷為阿滋海默病初期,電腦斷層檢查有大腦皮質部份萎縮現象。
    治療以改善腦中風活性為目標,服用祛風調氣的小續命湯治療,並以強化體力作為荷爾蒙調整劑的八味地黃丸,二者並用,經2個月服用後,幻聽與幻覺消失大半,續用後病情改善,日常生活已漸穩定下來。
六、結論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失智症中常見的「阿茲海默症」,2010年全球超過3500萬病患,到2030年增加近一倍,據統計2012年台灣失智症患者約17萬人,預估2036年達30萬人。
    失智症患者的精神異常從輕度到重度,不會一夕間惡化。談論到老年期失智症的同時,經常聽到如失智症、老年癡呆、阿茲海默症、帕金森綜合症等等的話題。家屬可在網絡上查閱相關信息,但常常搞不清它們之間的關係,乾脆混為一談,嚴重影響幫助老人對疾病預防、診斷及治療。
    患者語言與生活功能退化併發精神症狀,讓家人備感壓力,建議家屬應建立正確認知,並尋求社會相同團體的支持,不要因家有失智患者而造成家庭生活崩解。
    防治的研究仍在進行,但較趨向於早期的預防。人類平均壽命延長,失智症幾乎成為許多家庭負擔的沉重,也成了社會問題。在社會福利方面,成立「失智病患照顧中心」將是未來重要的機構。

轉仔自順天堂醫藥週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富祥蔘藥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